原著:點線賺錢術(修正第十二版) 鄭超文 (2012/06)
以技術分析的書來說, 有著墨到的部分算是相當包山包海, 但筆者認為知識仍應當求精而不在量 (尤其筆者剛閱讀完 亞當理論 後), 建議可以用參考書的角度看待即可, 不要迷失在技術分析的汪洋大海裡了。
基礎線圖介紹
- K 線圖 與 直線圖 的畫法相距不遠, 主要都是表明當日 (時間架構) 下的最高、最低、開盤、收盤價, 直線圖是以左方的橫線表示開盤, 右方橫線表示收盤。
- OX 圖 (Point and Figure Chart), 畫法是先自訂小方格的單位區間, 往上一格標記 X 表示上升到高一個區間的價位, 往下一格標記 O 則表示下跌至低一個區間的價位, 同一區間內的震盪都不重複繪製, 直到 OX 標記轉換時換行開始繪製 (如下圖示)。
技術分析的領域中, 型態 > 成交量 > K 線理論 與 各種指標 (作者見解)
K 線理論
收盤價是多空雙方交戰的結果 (亦是共識), 所以由 K 線揣測交戰過程中的影響力衍伸出了許多理論, 這邊整理一些大方向的觀察點
筆者其實對於 K 線理論中出現過多的命名其實頗有反感, 以及時常過分在解讀為什麼線圖會有這樣的反應... etc, 覺得一切都是 想太多。
單日 K 線
- 收盤價 與 兩側端點 的距離
- 收盤價 與 開盤價 (實線本身) 之間的距離 (長紅/黑 的底是支撐 出自 股技期招)
- 開盤價跳空的方向 以及 當日收盤的表現
雙日 K 線 (需要分析雙日, 是對前一日明顯的趨勢再確認 ex. 前一日長紅/黑 K)
- 隔日 K 線是否延續前日的
- 隔日 K 線的收盤是否入侵前日的 K 線
多日 K 線的觀察 (省略, 主觀認定的成分居多)
跳空, 跳空的缺口可視為重要的關卡 (支撐、壓力), 但實際跳空後的趨勢並沒有絕對的方向
形態學
趨勢線
關於趨勢線的應用也可以參考 多空操作秘笈筆記, 基本上任意一段具有趨勢的線圖, 都能使用連接低點與高點畫出支撐與壓力的直線 (低點的連線為支撐, 高點為壓力), 上升的走勢對低點較敏感, 所以稱連接低點的直線 (支撐) 為上升趨勢線, 下降的走勢則稱連接高點的直線 (壓力) 為下降趨勢線, 通常支撐與壓力的 突破 看作新趨勢的產生, 而假突破的判定有 3% 幅度 的說法, 這邊也可選用突破時的 成交量 搭配判定 (否則出現 3% 的突破再跟進的意願會降低), 另外一點是當支撐或壓力線貫穿後, 會成為反方向走勢的阻力 (支撐=>壓力, 壓力=>支撐)。
複習觀念
- 突破判定
- 壓力支撐互換
- 趨勢愈水平的突破意義愈大
重要型態
- 頭肩頂/底 (頸線, 目標反轉突破)
- 雙重頂/底 (頸線, 目標反轉突破)
- 箱型走勢 (上有壓力下有支撐的盤整, 目標水平突破)
次要型態
- 圓弧形走勢 (類似箱型走勢, 只是在水平走勢中帶有凹口)
- 三角形 (壓力與支撐線交會, 貫穿後可用軌道水平線來預測目標價)
- 三角旗形 (等腰三角形, 上下方的直線傾斜角度相當)
- 上升三角形 (壓力線持平, 支撐攀高)
- 下降三角形 (支撐線持平, 壓力走低)
補充資料
- OX 圖, 第一部分已介紹
- 日本 RENKO 圖 (使用短週期 MA 取代 開盤價, 書中說勝率不高)
- 寶塔線圖 (看不懂 囧>)
- 甘氏理論 (似乎很不科學 囧>)
成交量
趨勢的產生, 如果沒有伴隨成交量的證明可能為假, 參考 多空操作秘笈筆記 所述, 向上的突破需要伴隨爆量的成交量, 而向下的突破會因股票自身的重量而下墜, 所以不用成交量來證明, 另外此書提到的其他觀念
- 價格與成交量的同時上漲, 為正向關係 (趨勢向上時價漲量增, 價跌量縮)
- 背離
- 價格再創新高, 但量卻沒有前一波段高, 有可能反轉的前兆
- 價遞增, 但量遞減的背離也是反轉
- 量縮, 同大趨勢的量縮是市場對於原先走勢的不認同反應
- 規避流通性低的市場
OBV 公式
OBV 是從起始計算日基準點為 0, 開始每日加減成交量去觀察走勢 (收盤為漲則是 +成交量, 反之用 -成交量), 作者介紹此公式時引用兩種概念, 收集 (Accumulation) 及 派發 (Distribution), 概念是主力 出少進多 與 出多進少 的行為, 目標在蓄勢 (價格起伏不大) 待發, 透過 OBV 來過濾推測這些檯面下的行為。
- 缺點, 突發性的消息可能會造成雜訊, 商品期貨因到期日 (較活躍) 會對成交量會有扭曲的變化, 當日的起伏並未反應在公式內
- 修正方式
- 需求指數 (Demand Index), 使用最高最低與收盤價加以平均 (此種補救方式亦可套用於 MA、MACD ...etc)
- 使用 成交量多空比率淨額法 (Volume Accumulation) 來取代
公式如下
VA = V * [(C-H) - (H-C)]/(H-L)
- Volume 成交量
- High 最高價
- Close 收盤價
- Low 最低價
未平倉合約 (Open Interest)
未平倉合約為商品合約與期貨選擇權市場的統計數字, 持有表示看好後市的趨勢可以持續, 但此數據的取得通常較晚, 所以極短線、當沖使用的可靠性低, 作者認定在重要性上:型態 > 量 > 價 > 此數據。
波浪理論
筆者個人偏好的關係, 翻了一下這部分的章節, 決定還是將波浪理論給刪除了, 理由在於事後諸葛的成分實在太多 (應該說是解釋性的理論, 而非操作用的), 不過說來抱歉, 波浪理論的篇幅可能是佔本書最多的, 對於作者本身應該是頗有心得, 這邊沒有好好拜讀只能致上萬分歉意。
技術指標介紹
在開始介紹以下技術指標前, 還是要幫忙再提醒一次作者認定的重要程度為:型態 > 成交量 > K 線理論 與 各種指標, 所以切忌在指標與型態衝突的情況下仍倚靠指標進出市場。
移動平均線 (Moving Average)
最簡單的計算方式就是取固定週期的天數, 收盤價加總平均來繪製連線, 短中長期分別是 (< 10日, 10~30日, > 30日), 歐美機構看重 200日的長期、50日的中期, 台灣則是傾向於 年線 260日、半年線 130日、季線 65日、 月線 22日, MA 是落後指標, 週期愈長的 MA 在反應的速度愈慢。
指數平滑移動平均 (EMA)
另一種移動平均的計算方式, 這類型的變化著重在於近日的價格應對趨勢的影響較重, 計算公式如下
- EMAt = α * Yt + (1-α) * EMAt-1
- 加權的程度以常數 α 決定
- Yt 為今日價格
- α 通常取 2/(N+1), N 為天數
更多移動平均種類介紹 參考WIKI。
移動平均的相關策略介紹
策略上的應用主要還是突破理論為主, 但在盤整時的表現不佳
- 格蘭碧的移動平均八大法則節錄, 第一種是 價格趨勢 與 均線趨勢相同, 當價格穿越趨勢線時的突破信號, 另一種價格與均線靠近, 又開始逐步拉開的信號
- 利用均線軌道來認定突破, 常見的有 102%、98% 或 101.6%、99% 兩組, 當價為從上方突破時買進, 下方突破時賣出
- 高低價移動平均, 類似 2. 的均線軌道概念
- 長短期移動平均策略, 短週期為快線, 長週期為慢線, 所以當兩線交會時, 表示快線的趨勢即將要帶出了
乖離率 BIAS
量測價格與均線的距離, (Ct - MAn) / MAn, 此指數的意涵為價格具有回歸均線的特性, 所以當乖離率過大時可以往回歸均線的趨勢操作, 不過目前主流的操作應該順勢, 所以建議看看就好。
指數差離指標 MACD (相當實用)
計算出價格的 12日 EMA (快線) 與 26日 EMA (慢線), 兩者的差距 (12日 - 26 日) 稱 DIF (差離值), 再去計算 DIF 的 9日 EMA 稱為 DEM (差離平均值), 此時的 DIF 與 DEM 又呈現出快線與慢線的概念, 習慣將 DIF - DEM 繪製為柱狀圖, 攀升至 0 以上時買進 (表示上漲的趨勢中, 乖離率擴大), 跌落時賣出, 介紹以下幾種應用
- DIF 與 DEM > 0 牛市, 皆 < 0 為熊市
- DIF 向上突破 DEM 時為買進訊號 (同之前柱狀圖的描述), 唯獨在 0 軸以下交叉, 僅可空頭平倉 (順勢交易)
- 同上, 反向突破為賣空訊號, 0 軸下交叉僅可多頭平倉
- 價格趨勢仍在, 但 MACD 卻開始趨緩表示背離, 需注意
逆時鐘曲線
此分析方式是根據道氏理論中的經驗法則, 提出的股價與量的同步同向關係 (價漲量增、價跌量縮), 首先以交易量為水平軸, 價格為垂直軸, 再計算交易量與價格的 25日 MA, 並標示至座標軸上, 觀察此走勢圖的變化落在下圖循環的哪個邊上再進行對應的操作
隨機指標 KD 線理論
這裡介紹的是原名為 隨機指標 (Stochastic Index) 的修正後公式, 首先要求出 原始隨機值 (Raw Stochastic Value, RSV), 這邊以 9日 週期為例
RSV = [(今日收盤價 - 9日內最低價) / (9日內最高價 - 9日內最低價)] * 100
K = RSV 的三日平均 (快線), D = K 的三日平均 (慢線), 依據快慢線的原理, 當兩線交會時發出信號 (K > D 買進、K < D 賣出), 此數據同 RSI 會表現出買超、賣超 (>70 買超、 <30 賣超) 及 背離的訊息, 在 >75 or <25 的區域內, 交叉所提供的買賣訊號較佳。
作者觀點, 由數學計算出的技術指標, 其重要的買賣訊號都是 基於某一條移動平均線的突破, KD 值的交叉相當於突破一條短期的 (5-6日) 的均線, MACD 穿越 0 軸相當於比季線還長的均線 (約 89日)。
威廉 %R 理論
以五日週期為例, 公式的表示可以看出與 RSV 為互補關係 (相加為 100), 兩者差別在於 RSV 計算的是收盤價與最低價的幅度, 而 %R 是計算與最高價的距離
%R = [(5日內最高價 - 今日收盤價) / (5日內最高價 - 5日內最低價)] * 100
威爾德技術分析系統
這章要介紹的是 Welles Wilder 所發明的指標, 不過參考筆者之前的文章 亞當理論 筆記, 似乎作者本身最終已求返璞歸真、萬法歸宗?
動量指標 (Momentum, MTM)
動量的公式在於壓縮了 N 日的漲幅, 以漲幅的變化來看趨勢的發展, 當步伐愈踩愈小就是趨勢減緩的意思, 常見的是以 10日 為週期
MTM = Ct - Ct-n
- Ct:今日收盤價
- Ct-n:N 日前收盤價
震盪指標 (Oscillator, OSC)
另一種動量表示方式為震盪量, 透過以下公式計算, 落在 100 基準線之上為多頭傾向, 以下則為空頭傾向, 構造及反應上與 MTM 相當
OSC = (Ct / Ct-n) * 100
- Ct:今日收盤價
- Ct-n:N 日前收盤價
相對強弱指標 (Relative Strength Index, RSI)
這邊提醒一下, RSI 指標與 Stan Weinstein 提出的相對強度 (RS) 是不同的概念, RS 量測的是個股表現相對於整體市場是強勢還是弱勢, 不要搞混了! RSI 的公式如下
RSI = [UpAvg / (UpAvg + DownAvg)] * 100
- UpAvg = 14 日漲幅平均值 (週期隨商品變動)
- DownAvg = 14 日跌幅平均值 (週期隨商品變動)
- N日 漲/跌幅的計算, 收盤大於前一日的 N日總和 與 收盤小於前一日的 N日總和
RSI > 70 為買超, RSI < 30 為賣超, 在型態的判斷上會比一般 K 線圖明顯 (頭肩頂/底、雙頭頂/底、三角形 ...etc), 在超買、超賣區的反轉可能同時也是市場趨勢的 反轉訊號, RSI 與價格的趨勢 背離 也視為警訊, 另外則需注意的是在上下極端的區域內指標會有鈍化的現象 (股價波動的劇烈程度無法反映在指標內)。
趨向指標 (Directional Movement Index, DMI)
- 趨向變動值 (Directional Movement, DM)
DM 的取法適用前後兩日, 最高價今日 - 最高價昨日 與 最低價今日 - 最低價昨日 兩者取相距較大的, 最高價者相距較大的值取 +, 反之取 -。
真正波幅 (True Range, TR), 底下三者取最大者
- 最高今日 - 最低今日
- 最高今日 - 收盤昨日
- 最低今日 - 收盤昨日
方向線 (DI)
DI = (DM14 / TR14) * 100, (14 是指此數值再取 14日 的平均)
應用的部份因為書本缺頁, 此處無法筆記, 日後對該指標有更多的涉略之後再進行補充。
停損點轉向操作系統 (SAR)
書本缺頁, 無法閱讀...
其他指標
前面章節已介紹過了幾種較為實用的技術指標, 接下來後面作者再略為簡介其他也較為人知的指標供作參考
逆勢操作系統 CDP
此方式為炒短線的操作使用, 計算出五個參考價位, 透過開盤位在這五個值的何處來進行不同的操作 (ex. 低點買進高點賣出 或是 高點做空底點回補), 公式如下
CDP (需求值) = (H + L + C)/3 or (H + L + 2C)/3
- High 最高價
- Low 最低價
- Close 收盤價
Pt = 前一日的波幅 (H-L)
AH (最高值) = CDP + Pt
NH (近高值) = CDP*2 - L
NL (近低值) = CDP*2 - H
AL (最低值) = CDP - Pt
人氣指標心理線 PSY
計算上漲天數的比例, 當比例過高時為買超, 過低時為賣超, 公式如下
PSYn = (N 日內上漲的天數 / N) * 100
買賣氣勢指標 AR (目前多以淘汰)
AR = 0.8 ~ 1.2 屬於盤整行情, AR > 1.5 時可能回檔
AR = (最高價 - 開盤價 )的N日總和 / (開盤價 - 最低價 )的N日總和
買賣意願指標 BR (目前多以淘汰)
公式以前一日的收來來取代 AR 中的開盤價, 0.7 ~1.5 屬於盤整, BR > 3 注意回檔, BR < 0.3 時注意反彈, 一般 AR 可以單獨使用, 但 BR 則會搭配 AR 一起, BR < AR 或 BR 跌回 1/2 時可逢低買進, 公式如下
BR = (今日最高價 - 前一日收盤)的N日總和 / (前一日收盤 - 今日最低價)
成交量意願指標 VR
用 上漲日與下跌日的交易金額比例 來衡量股市買賣的氣勢, 一樣俱備 超買、超賣、背離...etc 判斷, 公式如下
VR = [(UPn + SAn/2) / (DOWNn + SAn/2)] * 100
- SAn:N日內股價平盤的成交值總和
- UPn:N日內股價上漲日的成交值總和
- DOWNn:N日內股價下跌日的成交值總和
成交筆數指標
觀察的重點類似成交量的用途, 成交量的增加有助於趨勢的持續
漲跌比率 ADR
用以評估市場為多頭或空頭, 但此公式的缺點為無法觀察到市場資金的流向, 在轉為空頭的初期市場資金會開始逐漸轉移至體質較為良好的企業
N日內股票上漲家數的移動合計 / N日內股票下跌家數的移動合計
成交量值指標 TAPI
此指標是在觀察價格與成交量之間的關係, 價漲量增 與 價跌量縮 的正常反應會讓 價格 與 TAPI 亦趨亦步, 當背離時可產生信號, 公式如下
TAPI = 每日成交總值 / 當日加權指數
成交總值 = Σ 各價位的成交量 * 價位
騰落指數 ADL
市場處於多頭時 ADL 上升, 屬於空頭時 ADL 下降, 公式如下
ADLt = 股票上漲家數 - 股票下跌家數 + ADLt-1
超買超賣指標 OBOS
概念與 ADL 雷同, 用以衡量市場的漲跌氣勢, 公式如下
OBOS = N 日內上漲家數總和 - N 日內下跌家數的總和
後續介紹的指標, 實用程度不一甚至無法使用, 但對於交易人來說可以稍加領略一下這些過去技術分析者所謂觀察的跡象為何, 也許對日後交易可以產生不同的見解, 另外這些諸多的技術指標追求的不外乎 突破、超買/賣後的回歸趨勢、背離的反轉現象 這幾點, 如何消化成自己的交易系統才是最為真實的。
操作策略觀念
投資三原則
- 閒用資金原則, 在無壓力的情況下進行操作
- 避免借貸原則, 造成的槓桿風險以及還款壓力的副作用 (不要過份貪心)
- 長期投資, 不要有過於短線的觀點, 但也非長抱不放的極端操作
投資工具選擇
- 流通性 與 變現性
- 資金規模, 有一句俗語:「小錢要集中, 大錢要分散」
- 槓桿與報酬率, 槓桿能增加利潤也會帶來風險, 初期建議不要過於貪心, 避免看對行情仍承受不了震盪爆倉
- 商品週期, 過於長期才能回報的投資在周轉上不便
- 風險, 一般商品的風險如下
- 差價 及 匯率差
- 利率風險
- 購買力的風險 (貨幣貶值時)
- 市場風險 (交易熱絡比冷清要好)
- 經營風險 (投資股票的話要注意企業經營上的基本面)
- 專業顧問人才?
資金控管
作者建議將資金劃作三等份用以順勢加碼, 並提醒大眾隨著資本遭受損失愈大時, 要達到回收的報酬也會更高 (不是線性增加, 應該是類似指數型成長), 嚴格的遵守自訂的交易計劃, 避免心理上的弱點造成損失擴大來侵蝕資本, 謹慎保本才為上策, 另外分散風險也是可以降低單一市場震盪的技巧, 只是作者對後續章節的描述都...輕描淡寫。
總結
由於後面篇幅都過於簡短, 所以筆記就直接以總結來取代, 操作的方式作者陸續提了幾種
- 金字塔加碼, 作者認為要能掌握到波段才能用, 當掌握到波段時就無需金字塔式的進場, 而認定此方法無用
- 等量攤平, 當走勢判斷錯誤時的降低持有成本的方式, 等到走勢返回時即可解套, 筆者認為這是 有違順勢交易的做法
- RSI 比值法, 依據超買、超賣的標準來操作
- 漲跌百分比, 依據漲跌的百本比來操作 (
有點廢話), 上漲超過 10% 買進 或 下跌超過 8% 時賣出, 不同商品需客製幅度 - 定期定額, 長期投資
- 固定定額, 讓持有商品的量保持在相同價值, 多退少補
- 順勢交易, 目前主流的大原則操作方式
最後提醒各位交易人, 型態 > 成交量 > K 線理論 與 各種指標, 此書奉行的仍是順勢交易, 型態上的突破才是關鍵, 而非單純倚靠指標上的背離或超買、超賣來掌握進場時間點, 更嚴謹的來說, 任何方法都要實驗求證後才能採用, 切忌人云亦云。
後記
書本是跟中壢圖書館借的, 筆者實在非常的惱火, 想要致富的人超級愛偷撕書 (已經是第二本了), 另外紀錄一下此書缺 117-120, 287-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