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書摘
原名
老いた親を愛せますか? それでも介護はやってくる - 岸見一郎
在 Amazon.JP 查詢日文書名時, 不經意地注意到, 此作者的書也是由 幻冬社 所出版 (不也就是之前剛拜讀過著作的 見城 徹 先生所創立), 這世界實在太小(?)
此書的閱讀起因, 一是來自於作者的另一篇知名著作「被討厭的勇氣」(筆者同事也曾向筆者熱情推薦, 但一直還未有機會翻閱) 而勾起的好奇, 另一個理由就是筆者隨者年過而立, 也開始意識到父母親老了, 在生活相處的細節慢慢感受到角色的轉變, 父母不再如壯年般, 能適應變遷快速的今日, 存在緩慢甚至拒絕、排斥學習的固化心態, 身為家中的么子 (腰子?) , 一直在思索長年身為遊子的我們, 要如何陪伴父母面對老年, 又如何持續維繫家中的凝聚; 本文就著手整理一些書中心理建設的觀念, 供彼此互勉學習。
- 面對人生沒有道理的現實, 無需逞強, 勇敢承認很多事情是我們做不到的。
- 父母會在子女需要自己時, 感到存在的意義而打起精神, 最好的孝順-就是不孝 (這裡指的是讓父母有限度的為子女擔憂)。
- 明白身為人的價值是在 還能夠感受喜悅, 而非生產力, 父母製造麻煩有時是為了吸引子女的注意, 確保在家中的地位, 讓父母相信自己存在的價值, 便能避免如此。
- 不讓父母被當患者而活, 而是活得像他自己。
- 失智患者就像身處在朦朧大霧之中, 時而清醒時而迷濛, 清醒時並非完全記得過去, 而是瞭解自身與他人的關係以及身處何處, 面對患者不應勉強回憶過去而導致爭執 (甚至執著成為仍是記得過去不愉快的那一方), 面對重複提及的話語也要能耐心聽取, 應尊重患者活在當下, 面對他們僅有「現在」的這個事實。
- 尊敬雙親, 體認到對方是無可取代的對象, 不刻意美化也不帶理想的有色眼鏡而批判現在的對方。
- 不要強逼對方按照自己的想法而活, 也不應阻止父母親想做的事, 因為欲求是能夠感受到活著喜悅的方式, 一旦想做的事變少了, 能做到的事也就會更少。
- 不要因付出而計較對方是否領情, 也不要因照護的過程而對父母親激動。
- 待在身邊也是很重要的支持了。
- 總是認為對方的立意良善, 有助於改善親子互動的關係, 解開過去的心結。
- 避開爭權的鬥爭, 也放下彼此在家庭中的角色, 以「人」的身份來對談。
- 明白子女再怎麼付出也無法報答完父母的恩情, 也許我們無法將父母拉回時間共通的社會, 但是我們可以走進他們獨自的世界, 不斷地澆水-就算今後再也不會開花。
- 感謝父母仍存在的每一天, 並把握人生的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