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能指標 筆記 (二) 指標介紹

原名

Martin Pring on Market Momentum. by Martin J. Pring

後續篇幅將會介紹書中提到的指標

變動率 (Rate of Change, ROC)

N 天期的 ROC 計算方式有以下兩種, 衡量的都是與 N 日前收盤價的關係, 作者推薦的是用除法, 好處是隱含著比例的概念

點線賺錢術 中, 將兩種計算公式區分為 動量指標 (Momentum, MTM)震盪指標 (Oscillator, OSC)

ROC today = Close today - Close today - n

or

ROC today = (Close today / Close today - n) * 100%

ROC 作為超買/賣的分析是相當合適, 但劃分出極端區的界線, 需仰賴相當主觀的方式判斷 (依據商品特性不同), 只能 Trial and error 反覆地去找出合適的區間 (上下界線也不一定對稱), 但除此之外, 動能指標 筆記 (一) 中提到的時間架構變化、趨勢線、價格型態的引用、複雜的背離以及均線的平緩化都能套用在此公式上。

相對強弱指標 (Relative Strength Index, RSI)

Wiki 公式參考, 書中提供計算方式是 Wiki 百科內提到的第一種, 而 點線賺錢術 則是第二種方式, 兩種計算方式是推導化簡後的不同形式而已, 這邊僅提供第二種作為參考

RSI = [UpAvg / (UpAvg + DownAvg)] * 100

  • UpAvg = 14 日漲幅平均值 (週期隨商品變動)
  • DownAvg = 14 日跌幅平均值 (週期隨商品變動)
  • N日 漲/跌幅的計算, 收盤大於前一日的 N日總和 與 收盤小於前一日的 N日總和

在 New Commodity Trading Systems 一書中 Perry Kaufman 質疑 14 日的選擇, 提出希望取得移動平均最大偏離, 應該使用商品循環週期的一半時間, 而特性上與 ROC 不同的是, 當計算選擇的區間愈長 RSI 振幅愈小 (因為移動平均的平緩特性), 但 ROC 振幅則會愈大; 最後關於動能分析的特性應用於 RSI 需注意的部分, 從時間週期的選則上可以反覆調整讓 指標的峰/谷位 與 價格的峰/谷位 呈現有意義的關係, 以及在 頭/底部的反轉 與 背離 可採用不同的時間週期, 同時 RSI 也是少數適用價格型態判斷的指標。

趨勢偏離 與 MACD

在開始介紹 MACD 之前, 這邊先花一些篇幅來講解何謂趨勢偏離, 就之前介紹的幾種評估方式都是在衡量當前與之前的價格變化, 趨勢偏離的觀念是在衡量當前價格與趨勢之間的變化 (趨勢也可視為一種價格猜測的走向), 最簡單的一種方法即是評估價格與移動平均 (MA) 的差距 (與 ROC 計算方式相同, 使用除法或減法都可以), 且在比較的計算上除了週期的變化 (甚至以較短期的 MA 取代收盤價), 作者提到可以與提前 N 日的移動平均值做比較, 在某些情況下 (書中是指峰位與打底時, 歷史紀錄是 25日 MA 提前 3日 較佳) 可以過濾掉一些雜訊。

使用移動平均作為趨勢偏離的指標, 其所繪製的超買/賣區的意涵, 等同於移動平均的包絡線, 包絡線的概念為在移動平均值的上下方繪製出區間通道。

MACD

書中的計算方式是直接使用 9日 EMA/ 15日 EMA, 不過 Wiki 上的修正公式 是與 點線賺錢術 中的介紹相同, 精神也是利用長短期的 EMA 去計算出趨勢偏離, 在對這個偏離值計算出移動平均來觀察快慢線交錯的行為。

隨機指標(KD) 與 威廉 %R

公式參考 點線賺錢術 的章節, %K 穿越 %D 時表示快線穿越慢線, 代表某個方向的趨勢有可能成形, 這之中如果 %K 的峰/谷位落在 %D 的右側可靠度較高, 反轉的強度較強; 與之前幾種指標不同的是, 隨機指標的極端區域通常代表著趨勢持續前的暫緩 (趨勢方向不變, 與超買/賣的概念不同), 另一點是作者認為此種指標, 不適合用趨勢線的方式分析。

以結論而言, 隨機指標的表現並不如其他大多數的指標, 其精神是認為價格趨勢的反轉會反映在收盤價與最高/低價的距離。

KST 系統

這裡指將之前介紹的許多想法融為一個交易系統的概念, 書中的做法是將長、中、短週期的 ROC 並搭配各自週期的 MA 繪製出來, 如果繪製圖型上的限制, 可將三種週期根據其時間比例去做加總成一個新的觀察指標, 透過諸多變化來塑造觀察的標的, 不過筆者認為核心觀念仍是以下兩點, 公式的變化僅是嘗試遵守這些行為。

  • 短期訊號不應與長期趨勢違背
  • 指標上的訊號皆依得到價格上的證明才可採信

價格波動 與 趨向系統

作者認為動能 (震盪) 指標的使用時機應在橫向移動的區間, 適合超買/賣的判斷, 若趨勢明顯的時候則應以順勢操作為主, 趨向系統的介紹是為了區分目前市場偏向何種狀態 (橫向、趨勢明顯)。

公式參考 點線賺錢術 的章節, 計算出來的 DI 比例為選用的週期內的漲跌各自佔多少 (剩餘的比例為沒有特定方向), 而這邊趨向指數 (DX) 公式如下

DX = | (+DI14 - -DI14) / (+DI14 + -DI14) | * 100%

ADX = DX 取 MA (平滑化過濾雜訊、凸顯根本的趨勢)

總結, ADX 是用以評等的指標, 唯有 ADX 值偏大時才採用順勢交易 (表示趨勢明顯), 而進出場的方式可以參考 +DI 與 -DI 交錯時候的訊號 (除了在端點時的交錯例外), 當ADX 高於兩條 DI 值時, ADX 的反轉也可能伴隨著價格反轉。

作者這邊實務上提出與指標創建者不同的看法, 認為 ADX 出現 頭部 時, 通常隨後伴隨著是橫向盤整的情勢, 向上翻升才代表趨勢的出現。

作者引用 Alexander Elder 的經典著作 操作生涯不是夢, 書中提到 ADX 停留在兩條 DI 線以下愈久, 之後的趨勢發展愈穩固。

商品篩選指數 與 拋物線系統 (Stop and Reverse, SAR)

商品篩選指數 (Commodity Selection Index, CSI) 是 Welles Wilder 的另一項發明, 主軸是根據 價格波動趨向變動 以及 保證金的比例 等因素來篩選報酬率最高的標的, 但這部分的計算十分複雜, 筆者這邊僅留下關鍵字, 可供後續研究時再繼續更新。

拋物線系統 與 動量指標無關, 屬於純停損概念 (出場 Only) 的方法, 而且這是一套用於 順勢交易 的停損方式, 因為停損點會加速掐緊獲利, 在橫向盤整的表現中則會容易被掃出場, 公式如下

SAR today = SAR yesterday + 加速因子 * (部位極端價位 - SAR yesterday)

  • 初始停損 SAR initial = 做多時為進場前一次的次要低點 (書上的圖示像是之前的波谷)
  • 加速因子 Wilder 建議 0.02, 且每次遞增 0.02 直至 0.20 為止
  • 部位極端價位 做多時, 進場以來的最高點
  • 做多時, 計算明天的 SAR 不可高於今日與昨日的最低點, 若計算出的 SAR 有違背時, 則取今日與昨日的最低點中較低者
  • 缺點之一是起始的停損點通常遠離進場點, 造成風險過高

這部分也是 點線賺錢術 中筆者借閱的書中剛好缺頁的部分, 有點懷疑鄭老先生是不是看著這本書在寫書的, 章節排序頗有雷同。

其他動能指標

  • 海利克精算指數 (Herrick Payoff Index, HPI), 由未平倉合約數代表信心指數計算出的公式
  • 累積擺動指數 (Swing Index, SI), SORRY 待補充
  • 三重平滑指數 (TRIX), 一日期的 ROC 經過連續三次的 EMA 平滑後的指標, 意涵仍與 ROC 相同
  • 商品通道指數 (Commodity Channel Index, CCI), 利用 H, L, C 三個價位取平均求出一日的代表價, 在算出 N日 代表價平均, 去計算代表價之間的距離關係 (作者的意見是似乎沒有簡單的 ROC 來得有效)
  • 終極擺盪指標 (Ultimate Oscillator, UO), 這邊運用到三個週期各自給予不同的權重, 並重新定義出以下幾個數值與公式
    • B, 買進力量 = 收盤價 - (今日低價與收盤價較低者)
    • SBn, N日 買進力量總和
    • R, 真實區間 (True Range, TR), 沿用 點線賺錢術 中的定義 (因為其實指標都是同一個人發明的)
    • SRn, N日 真實區間的總和
    • UO = (SB7 / SR7) * 4 + (SB14 / SR14) * 2 + (SB28 / SR28)

成交量的動能指標

量是價的先行指標, 健全的上漲趨勢中, 價漲量增、價跌量縮, 而健全的下跌趨勢中, 價跌量增、價漲量縮, 當價格與成交量的關係與趨勢該有的反應背離時, 則應視作警訊, 成交量一樣可用於 ROC、兩條不同週期的 EMA 交錯點來分析、EMA上漲成交量 / EMA下跌成交量 以及 需求指數 (Demand Index), 但需求指數的部分書中並未提及公式細節。

市場動能

接下來要將分析的目標轉移至整個市場。

騰落指標 (ADL)

計算方式本書 與 點線賺錢術 中的不同, 但重點仍是計算 上漲家數(A) 與 下跌家數(D) 的差值。

麥克里倫擺盪指標 (McClellan Oscillator)

(A-D 的 EMA19) - (A-D 的 EMA39)

加總指數 (Summation Index)

為麥克里倫擺盪指標每日的累積加總, 一般來說加總指數的移動會較為平緩 (?)

擴散指標 (Diffusion indicators)

最常見的是衡量位於某週期移動平均之上的家數, 另一種則是相對強度 (RS), 將股價除以某大盤指數 或是 兩種商品的比較。

淨新高

創新高的家數, 也可同時與創新低的家數一同做計算。

阿姆斯指數 (TRIN or MKDS)

(上漲家數/下跌家數) / (上漲成交量/下跌成交量)

以上就是本書中提及的指標摘要, 盡可能的消化說明其公式表達的精神, 而不是針對指標進出場的訊號過於死板的抄寫, 畢竟搭配不同週期、指標間相互參照的方式 以及 商品不同的特性 可以做出的變化實在是族繁不及備載, 唯有了解各種指標關注的現象, 才能組合成最適合自己觀察的系統。

Captain Vincent

Read more posts by this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