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能指標 筆記 (一) 解釋與原理

原名

Martin Pring on Market Momentum. by Martin J. Pring

本書宗旨在於盡可能的介紹許多指標, 待讀者在瞭解這些指標的基本功能與運作原理後, 應持續思考抱著懷疑的態度反覆測試、挑選少數的指標作為操作的組合 (或許五種, 頂多六種), 而這懷疑的心態即便對於作者所述的認知與結論也不例外。

動能

在本書的定義「動能」用以描述價格變化的速度, 但它僅是個泛稱, 並非如諸多交易系統將之視為單一指標, 而就圖型的呈現而言, 衡量的方式會落在兩個端點之間, 所以也稱做「擺盪指標」, 所以在書中使用的名詞會將兩者視為同一物, 這也是與許多文獻較為不同之處。

任何自由市場中的價格, 都是取決於 交易者對於基本面的看法對於其他交易者想法的臆測, 而不是取決於基本面本身, 意味市場是由心理力量的驅動, 動能則是試圖衡量市場參與者的情緒強度, 但沒有任何指標可以提供完美的訊號, 唯有透過數個具備驗證的指標來過濾出可信度較高的訊號, 再加以順勢採取行動。

動能的解釋與原理

前言, 實際操作的訊號僅可來自於價格趨勢的突破 (書中是使用 反轉 一詞, 但筆者秉持近代操作的主流方式為順勢, 所以這邊將之修改為突破), 而不可來自於動能指標 (僅能作為輔助性證據)。

時間架構

投資交易的決策須放在時間架構上來考量, 短期趨勢與長期相悖時, 進行短期交易將會遭遇困難。

超買與超賣

任何動能類型的指標都具有擺盪的特性, 而這擺盪的兩端稱為「超買」(overbought) 與「超賣」(oversold), 將來回擺盪的兩端區域視為極端, 尋找劃分這兩端折返區的邊界, 而兩邊內所夾的中間區域應包含大部分的常態。

當進入兩側極端時, 價格趨勢反轉的可能性增高, 切記動能是輔助訊號, 實際的交易信號仍應以價格趨勢為主。

典型的擺盪指標

擺盪指標的性質與震幅因素

  • 計算公式
  • 商品本身波動程度
  • 採取的時間週期

另外, 作者補充一種行為, 當價格趨勢出現的初期, 動量指標隨即呈現強勁的順勢 (指與價格方向相仿 且 具備以下特性), 市場明顯的變化適合長期投資的部位。

  • 深入 超買/賣區
  • 停留 超買/賣區 時間拉長

背離

動能指標通常領先價格的反應 (因為在動能消化完全之前, 價格仍會持續趨勢), 當兩者相互配合朝同樣的方向前進是相當健全的, 而背離的反應是指兩者的趨勢不同 (用趨勢線的觀點來看), 背離的出現是在預告反轉的可能性, 也為何當背離的情形出現愈多, 最後反轉的後果愈嚴重。

  • 動能 與 價格 趨勢背離 => 價格趨勢可能反轉, 實際交易訊號仍應以價格走勢的確認才可
  • 強勁的動能 與 疲軟的價格走勢
  • 維持在均衡線上的動能, 卻伴隨著 峰/谷 位的價格

觀察的重點

  • 背離的次數愈多, 所代表的意義愈重大
  • 背離涵蓋的區間愈長, 所代表的意義愈重大
  • 背離時的價格、動能讀數 (例子為前一列表中的第三項)

最後作者提出複雜背離的觀察方式, 藉由不同時間週期的動能指標 (應有顯著的長短) 搭配, 即快慢線的原理, 但作者對於這部分的著墨不多, 這邊也只能解釋到這。

分析方式

這一章節將對動能指標做進一步的觀察。

趨勢線

對動能指標做趨勢線可以得到輔助性的證據 (預測突破), 依作者的說法動能指標通常都會領先價格, 但不一定會反映在價格上, 而趨勢線的重要性來自於以下三點 (應用在價格之上亦是如此), 而貫穿後的趨勢線隨即將成為貫穿方向的反向阻力。

  • 趨勢線維持的長度:愈長愈好
  • 趨勢線遭測試 (觸及) 的次數:愈多愈好
  • 角度:愈水平的突破愈具意義

價格型態

應用在價格上傳統的畫圖分析方法, 像是 頭肩底/頂、雙頭頂/底 之類的一樣也能運作在動能指標之上, 但作者會避開落在極端區域中, 仍要更往極端深入的突破訊號, 除此之外價格型態很少出現在動能指標中, 仍是十分值得注意。

移動平均

平緩動能指標蘊含的劇烈隨機波動, 以 MA 來取代之前所述的觀察重點, 甚至用兩條不同週期的 MA 來觀察交錯的時機 (ex. MACD 中的快線與慢線做法)。

移動平均的週期選擇需仔細評估, 因為移動平均的特性會讓原本領先價格的動能指標變成落後。

以上就是本書第一部分對於動能指標的初步探討及說明。

Captain Vincent

Read more posts by this author.